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百花开,久闻“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貌似已经日落黄昏,早上九点左右,因为家里车被开走,四处找单车上班。找到前四辆单车全是坏的,最后一辆找了好远才找到。曾经的新四大发明貌似不灵了,颇有枯藤老树昏鸦之势。
我随即对发生故障的几台车都做了报障,因为基本问题不大,两个链条掉了我试图修复,但是比较困难,因为两台开锁也是故障。我比较怀疑的是九点上班时间之后还能在社区找到的车基本是故障车,这个情况有待验证。车企基本上无钱力进行及时维护故障车,跟当前共享单车经营情况吻合。用户有了几次上班时间或者地铁下来找不到车的情况,估计就会重新回到之前的行为习惯了。
下午四点左右,来到一台共享咖啡机前,扫码打开一张赠送给我的咖啡券,一杯6元钱的中杯热美式咖啡,准备开始制作,咔,补货中无法制作,咖啡豆缺豆中,缺了两三天,也没有人来补充咖啡豆。我这才注意到咖啡豆仓里面已经空了很久。算了,忍一忍,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可以喝了,这台咖啡机恐怕固定消费者应该在个位数,消费频率和客单价都极其有限,对服务及时性要求也不能太高。
晚上九点,终于结束一天的忙碌工作,明天周六不上班,可以好好在家里发发呆了。打开微信群,看到小区的“水果先森XXX”微信群右上角醒目的小红点,一看未读信息50条,也许今天群里又在团购什么新玩意了?
互联网这些年一直强调“快”,“快”是一种用户体验,就像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可以给你最及时的获得感。但从互联网服务的长周期来看,用户体验的核心不是“快”,而是信任,信任需要长期可靠的获得感,而不是一时快感,有时候“慢”就是“快”。
共享经济的火爆和困境共同交织奏响的“冰与火之歌”,依旧让无数路人云里雾里以致于一脸懵逼。其实,共享经济看似野蛮生长红红火火,但并不是啥都能装的万能筐,各路伪共享都挤破头来分一杯羹,最终只能一地鸡毛。
何为共享经济?人与人之间产生销售的核心也是信任,货币是信任,交易也是信任,人类成熟的商业基本上背后都有一个长期的信任体系。比如人民币、支付宝等等。
然而,乱花总是迷人眼。共享单车、人工智能,智能家居这些所谓人工智能物联网科技的代表,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成功,最关键是所谓无人概念、机器智慧或者高级的人机交互,没有设计师去认真设计用户之间的信任体系,而是满足于设计体验前期的获得感。实际上人们对高级人机交互的体验预期往往很高,媒体渲染未来新生活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一点,所以用户感觉实际体验有落差,人机信任关系长期未建立。
还有另一个极端是系统对人性的绑架,像顺风车这种服务出现强奸等恶性事件不是一天两天了,用户体验应该说非常不好,为啥迟迟未得到解决,甚至很多网友为平台解脱。这个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症候一样,人质会服从绑匪的心理来自于人质的高度依赖感,在这种长期习惯高压管制之下的用户,心理发生了变化,会因为小恩小惠而对绑架他的系统感激涕零,而对于系统的恶视而不见。
回过头来点评曾经的新四大发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创新项目的商业闭环与逻辑自洽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来验证,投资对复利要求,快速变现的贪婪,迷信终局的思想,现在来看导向是错误的。
归根到底,成熟的商业需要构建信任体系,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稀缺价值。